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70年来,桂平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发展迈上新
台阶,桂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18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桂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市境中部,黔江、郁江、浔江交汇其中。下辖26个乡镇437个村(社区),辖区 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05万,是全国第三、广西第一人口大县。桂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交通 便利,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于1994年5月撤县设市。



桂平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优越。拥有西山风景名胜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等10多个景区、 景点,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景区8个,是广西首个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在建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装机容量达16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61.3亿度。




桂平市先后荣获“中国幸福百县”、“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健康产业发展示 范县”等称号,特别是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县域经济考评中获得“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开创了县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18年,桂平市生产总值372.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986倍;人均生产总值23474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84倍; 财政收入1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132倍。桂平产业基础,已经从建国之初的农业为主的“一枝独秀”,发展为工业、 农业、旅游“三驾马车”齐驱并进 的良好局面。



2018年,桂平市生产总值372.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986倍;人均生产总值23474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84倍; 财政收入1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132倍。桂平产业基础,已经从建国之初的农业为主的“一枝独秀”,发展为工业、 农业、旅游“三驾马车”齐驱并进 的良好局面。



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桂平市实现乡乡通、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



桂平区位优势突出,是广西打造“亿吨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大西南出海的重要水陆通道。昆明至广州高速 铁路途经桂平,梧州至贵港、桂平至来宾、隆安至贵港和在建的荔浦至玉林等4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贵港蒙圩军民 两用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桂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格局从主要以农业为支撑转向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推进的良性局面。 三次产业比例由建国初期的83.3∶7.8∶8.9调整为2018年的18.6:46.2:35.2。


工业现在已经形成服装针织、生物化工、机械制造、医药等传统优势行业提档升级发展,光伏发电、电子信息等新兴 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休闲运动服装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是“中国休闲运动服之乡”。



农业生产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维军生态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拥有现 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4个、县级示范区5个、乡级示范园57个、村级示范点187个,形成了西山茶、金田淮山等一批 特色农业品牌。全市现有“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9个。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郁江大桥、黔江大桥、西山大道、迎宾大道等城区主要路桥相继建成。桂平市大力改造旧城区,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7.6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69.69万人。



在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开通了广西一体化网上服务平台,网上可办事率达91.7%,基本实现了“马上办、网上办、 就近办、一次办”的服务要求,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今年第二季度广西营商环境7项重点指 标调查,桂平市在全区111个县(市、区)中综合排名第九名。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12年至2018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6.1%,2018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4%。



2016年至2018年,桂平市累计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2.1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7.84%降至3.09%。2016-2018 年连续三年在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为“好”的等次。



2018年桂平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164元和14022元,实现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 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万多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万户;新建成公办中小学校6 所、公办幼儿园15所;改建扩建校舍面积76.84万平方米。



桂平已经成为
西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